close

diversity  

一個好朋友最近因為轉換跑道離開了新聞圈,我們相約吃頓午飯敘舊,聊聊家庭生活,也聊聊媒體八卦,席間有了以下這段對話──

 

「你們○○院的記者室,各個座位上有註明記者的名字嗎?」

「沒有!但大家都有習慣坐的位置」

「那去支援採訪的,可以坐哪裡發稿?」

「通常他們都會先問在場的,有誰休假今天會不會來?然後坐那個休假記者的位置」

「如果有人去支援也沒問有誰休假,就直接坐下去會怎樣?你們會叫他起來嗎?憑什麼理由?」

「這個嘛………..」

 

不幸的是,自成一格且扭曲的生態,台灣處處可見,他們臉紅脖子粗爭的是自己的習慣(無論對錯),但實際上卻是破壞制度也無視法律。圖書館、教室、美食地下街,或記者會的現場,經常有人放了包包就不見,甚至擺一把傘就把位置給佔據了。不騙你們,我還親眼看過名醫的診所前,清晨還沒開門,已經有飲料罐排排站的奇觀,遑論那些放花盆、用鎖綁了一堆腳踏車,或者直接搭了遮雨棚,藉以將巷弄當成自家停車場的亂象。

 

當然身在其中的人,見怪不怪;不過,當你抬起腳才剛要踏進去這個圈子,可得要面臨二個選擇,要嚒就順受,要嘛就逆游。通常順受久了,也就同化了;但逆游講究原則,可能的後果是格格不入,甚至會被排擠、被用異樣眼光看待。

 

再反骨一點,如果有心想要打破陋習,面對既存的集體惡勢力,有沒有最好的方法?

 

我個人是認為,通常最直接最笨的方法,就是最有效的方法,付出的代價也最慘痛,而且,唯有不妥協且堅持原則的人,才能夠辦得到。不信的話,回家想想你們樓下的路霸要怎麼解決?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最簡單也最圓融。

 

至於,台灣人擅長的關說喬事情也是生態問題,而且是最普遍且沒有南北差異的一種,而關說喬事情甚至被用來評斷人脈實力的展現,因為喬不好喬不了有失面子,所以要無所不用其極的喬。當然有些喬是無可厚非,也是人生常情,但如果喬超過了底線,傷害的不僅僅是公平而已,更嚴重的是國家賴以維持運作的制度和法律。

 

從實務和學術的立場來看,毫無疑問,正義在國內嚴然已成為顯學,不過,無論是Rawls,或者是Sandel、Sen對其《正義論》的批判,他們在政治哲學上精彩的爭辯,也顯示出正義多元且複雜的面向,畢竟正義是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,本來就相當棘手。然而,撇開歧見,在正義的論述中,總是有要追求的理想,「機會均等」(equal opportinuty)就是我最喜歡的觀念。

 

總之,生態通常是不健康、是弱肉強食、是違反公平正義。

 

我認為「機會均等」才是應該要堅持的原則,邪惡民粹則是我們要挑戰的權威,擁有道德良知是人之所以活著最可貴的核心價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ke 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