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唸研究所的時候,被迫選修了行銷和廣告相關課程,說老實話,這幾門課讓我上的很痛苦,第一個原因是,我認為品牌或企業的成功是沒有方程式(從最近Apple和HTC的處境就可以證明);其次是,我總覺得行銷和廣告都是在想辦法愚弄消費者,比如說PODs、POPs以及USP這些概念,都不在告訴你「需要的是什麼?」,而是告訴你「我有什麼!」
 
沒錯!我就是沒有商人的思維,cult of less也被我奉如圭臬,我甚至一口咬定行銷的Slogan就是把我們當三歲小孩在耍,而消費者被激起的購買行為遠遠超過實際所需。
 
最近受到矚目的反核運動,也是行銷的產物,同樣讓我很感冒。不可否認,透過名人加持,這股力量很驚人,也很強大,反核實已蔚為風潮,尤其在309廢核大遊行,將整個氣勢推到最高點,「我是人,我反核」、「為下一代反核」、「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」等宣傳標語也像病毒似的,在網路上漫延開來。
 
事實上,早在學生時代,我的立場就主張反核,還曾經和同學唇槍舌戰了一番,雖然至今反核的理念仍沒有改變,但這次我卻冷眼旁觀了。我認為「反核」應該是個基本常識,甚至如果沒有缺電問題,還可能形成共識。然而,當「反核」變成了運動之後,卻完全不一樣了,不僅理性被情緒取代,問題也被口號淹沒。當然,「發動者用簡明的詞句去尋求大眾認同」,這是無可厚非,但其他環環相扣且極其重要的論述付之闕如,讓我又覺得如此的作法很奸巧。
 
在此要先強調一下,我當然不是核能的學者專家,因此,有關核電的結構、安全與否,以及核廢料如何處理?這些就交由專業去分析。筆者單純想探討被忽略的觀念和邏輯的一致性,以及用行銷方式反核造成的不負責任。
 
首先,我無法理解那些不反核卻反核四的人,心裡真正的想法?是技巧性回避?還是真的關心我們的土地?雖然他們聲稱因為核四經過拼裝,曝露的風險較高,那麼我想請問:「對於核五、核六,乃至於核七、核八,你們的主張為何?」如果不反核、反核四且不反核五,那麼質疑核廢料處理就形成矛盾;但不反核、只反核四核五,那麼又跟拼不拼裝的理由沒關係了。我可以說,對於不反核只反核四的要求,或許只是假反核之名行湊熱鬧之實。
 
難道核四會比其他核能電廠不安全嗎?或者說其他核能電廠就比較安全嗎?基本上,核災不是發生機率的問題,而是只要發生一次,我們都無法承擔。以交通事故來比喻,也許有人很幸運,都不會發生車禍,但假設一個情況,從現在起只要發生車禍(無論是衝撞或小擦撞)都會致命的話,你還會願意開車嗎?
 
然而,即便反核,從我的觀點,反核四最好的時機點,一個是興建前,另一個就是民進黨執政宣布停建那一刻,如今時光已逝。唉!想想當年,我那麼樣堅持反核,你們硬要蓋,還拿「經濟發展」和「沒電可用」恐嚇,現在態度卻又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變,成了反核急先鋒,這不是跟著一起瞎起鬨是什麼?
 
更何況以前就有車諾比,你還同意,現在又拿福島核災說危險,此反對彼又贊成的理由,不是自打嘴巴嗎?很遺憾的是,就是因為你們眼睛只有藍綠,才會搞成現在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的局面。難怪兩岸問題專家范疇點出我們的危機:「大議題旁徵博引,實則原地打轉;瑣碎事件無限放大,實則茶杯風波。台灣正在急劇的村落化…。
 
不得不說,這群反核的人非常不負責任,就好像大家合夥開公司,要決定一個高風險的大型投資計畫,多數人不顧前車之鑑同意要執行,結果做到一半突然要求喊卡,好像花得錢都跟自己沒關係,而且還要保證自己不因此虧損,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呢?
 
我平淡看待最近反核運動,就是因為主張「反核」的命題不能也不應該單獨成立。談反核就必須要談節電,甚至更進一步談環保,這就是我所謂的「環環相扣」。
 
坦白說,我並不是徹底(或所謂的極端)的環保人士,所以各位也省點力氣,不用拿部份可能不環保的舉動來質疑我、攻擊我。至少,我不常用塑膠袋;大部份是自備便當;即便外食也盡量拿器皿去裝盛;洗澡水用來沖馬桶;能只吹電扇我就不開冷氣。更重要的是,我珍惜所有資源,並沒有只省家裡的電,遇到公家資源就抱著免費的心態,大肆浪費。
 
至於,那一群支持反核不談節電甚至反對談節電的人,在面對批評時,部份採取的作法是:把企業拉下水,而且反質疑那些才是真正用電大戸。這樣說法或許很有說服力,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詭辯,而這種詭辯充斥在周遭,例如:「為什麼同樣是違規,只抓我不抓他?」不過,只要進一步探究,就會明瞭一切是基於台灣人的劣根性:「欠缺反省能力,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。」
 
既然用電大戶是造成耗電元凶,那麼台灣不要這些企業好了?如果你們能接受,我也沒有意見。但吊詭的是,你們仍疾呼需經濟發展,也要工作混一口飯吃,會真的想要把他們趕出去嗎?或者只是把他們當成抗拒節電的擋箭牌?
 
如果用電量大的企業,有其存在之必要,那麼把用電量拿來比較,就有欠公平。當然浪費用電的企業,本應強烈譴責,但據我了解,國內很多知名企業在節能環保上的努力,是有目共睹,如台達電是最好的例子,面板的友達雖然是用電大戶,但他們也有得獎的綠能廠房。
 
別忘了,我們談的是節電,不是用電量大小多寡。假設一戶家庭,只要力行節約,每個月明明可需200度的電費,卻用了300度的電費,那麼和省了10000度的工業廠房相較,誰才浪費呢?
 
此外,很諷刺的是,這次反核活動有個口號叫:「為下一代反核」。那麼如果反核不環保的話,請問你們留給未來這些孩子的,又會是什麼樣世界呢?
 
要反核就要承擔電價上漲,同時要節約能源,就如此簡單,這些也都不能被獨自抽離來看。當唯有大家都意識到節約的重要,缺電的問題才可能迎刃而解。至於,把反核當成在追流行趕時髦,其他議題都不談,所做所為也和環保背道而馳,這種反核是短線的、自私的、不負責任的、也是莫名其妙的。
 
我之所以不顧眾人眼光,默默堅持環保,德國學者Braungart的《從搖籃到搖籃》,一書影響很大,也讓我重新思考人的所作所為,Braungart說:「螞蟻在地球上辛勤工作已經數百萬年了,牠們的生產力滋養著動植物和土壤。而人類工業文明臻至巔峰不過上百年歷史,卻為地球上幾乎的生態系統都帶來危害。大自然的設計沒有問題,有問題是人類的設計。
 
如果每個人從自己做起,不去互相指責,抱著和財務控管一樣的概念,減少一到二成的資源浪費,那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反核運動,也是真正是在替下一代的生存著想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ke 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