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dudu在camebridge  
 
親愛的DuDu:
 
要跟妳說聲Happy Birthday!生日快樂!從今天開始,妳就是二歲的小妹妹了,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用「小時候」來回憶過去(儘管妳在一歲多的時候,就已經將「小時候」這個詞掛在嘴邊了)。
 
然而,「二歲大」也意味著妳逐漸會有了自己想法,開始懂得思考,不斷會問「為什麼?」,就在妳伸展五官去摸索這個複雜世界的同時,我想也該跟妳聊聊「學習」這件事,以及我心目中的「教育」方式。妳千萬別被嚇著了!其實一點都不可怕,反而是好多於壞的消息。我可以跟妳保證,妳一定會比其他孩子幸運,只是要承受些同儕異樣的眼光。然而,就如同我在前一封信所言,順著人群走,不一定安全,有時候反而會讓妳後悔。
 
投資大師Jim Rogers在寫給他女兒樂樂的信中,曾經給了這樣的箴言:「反思傳統智慧和習俗,你會發現這些看似絕對正確的東西,很多時候卻是錯的。你要花時間找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,而如果當時有人反對主流的思想,探究他們反對的理由。」寶貝女兒,有關以下的論述,也請妳試著去瞭解有無道理?至少這是我在成長歷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。
 
先來談談把拔學生時代印象極為深刻的經驗,我國中的英文課,有一個翻譯是如此設計的──「問:這是第幾冊? 答:What book is it ?」──看到這個題目,現在不知有誰覺得答案是正確的?至少我個人認為錯得離譜。不過,很奇妙的是,當時在課堂上,竟然沒有一位同學質疑過,包括本人在內,即便是很困惑,我也從未發問,因為我們的認知:這是「標準答案」──擁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。
 
而「標準答案」就是台灣的教育方式,唯有「標準答案」才可以公平的算分數排名次。但也就因為這樣一言堂的教育,讓孩子的學習失去樂趣,課業變成負擔,造成下一代缺少邏輯訓練和思辯能力。
 
自學成功的電腦界奇才James Bach說:「教育不是一堆事實的總和,也不是求學的年數,更不是標準答案,它是從你所學的東西中脫穎而出的你,教育就是我們本身,不是可以反哺出來的東西。」這個觀念我很認同。再提到前一陣子賣座電影《三個傻瓜》,雖然在台灣也被誇好看,但實際上,出了電影院,家長和老師還是用名次和分數在評斷孩子,尤其家長的態度甚為關鍵。
 
說到這裡,我親愛的孩子,妳也別誤會了,我並沒有要妳抵制學校教育,只是想告訴妳,嘗試著用迥異於一般人的心態去看待,也許會更好。妳到了學齡的階段,還是要上學去,而且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,最好進教室也不能遲到,我認為這都是學生該盡的本分,也是求知最起碼的態度。
 
認真的dudu  
 
不過,我強烈反對的是補習教育!想想看,明明已經有了學校教育,卻還需要參加補習,這不是很弔詭嗎?這除了顯示學校沒有被充分發揮功能,整個教育也出現畸形的發展。到底補習是加強學習還是被當成心靈寄託?補教老師的操守足以成為表率嗎?眾多的例子都可讓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這幾年也出現教育問題的論戰,不外乎恢復聯考的可行性,或者多元入學的公平性。不過,對我而言,聯不聯考和幾綱幾本?都只是捨本逐末的思考邏輯,何必去管考試制度怎麼變,學習的本質才是核心。
 
親愛的孩子,未來上學之後,妳要做的是去善用學校教育,而不是當一個被強灌飼料的鴨子。請妳相信,事先預習遠比毫無準備聽課還有效率多了,反而到了學校是要去發問討論。很重要的一點是,希望妳在學習之路上要勇敢不怕丟臉,即便是問了最蠢的問題,也比假裝沒有問題還更有價值。
 
雖然學校乃至於社會是重視表面,不過,我並不在乎,也請妳試著去拋開分數和名次的迷思吧!這些說穿了只是一時的名利,別看得太重,一點都沒什麼大不了。其實最可貴的是,人要能享受失敗,才知道自己並非無所不能,送給妳一段勵志格言:「聰明是與生俱來的,智慧常從挫敗中習得。」換句話說,妳的容貌是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變(很抱歉,無論好或壞),不過,妳可以充分掌握的是去追求知識,能讓自己更有智慧,並由內外而提昇氣質。
 
另外,我認為誠實面對「不知道」這件事,相當重要,凡是妳不懂的,就努力去搞清楚。「做學問」切記不能投機取巧,而且還必須扎扎實實。妳還要有自發性的態度,去享受學習的過程,發掘學習的樂趣。我相信,面對學生的求知慾和提出的問題,肩負起「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」的師者應該很樂意提供協助。而我也有責任回答妳成長過程面臨的任何問題,這就是我仍不斷在學習的原因之一(很後悔我過去的三十多年,全部浪費掉了)。
 
以後妳還會漸漸瞭解,考試有時候含有運氣的成分,因此,如果只是為了台大而台大又怎麼樣?沒考上清大又如何呢?古羅馬哲學家Seneca說:「有智慧的人不會失去任何東西,他擁有自身擁有的一切。」當妳在用熱情在面對學習這件事上,這不是讀那間學校就能毀掉妳的能力。我的孩子,與其讓台大頭痛有妳這樣的學生,我情願妳念的任何一間學校會是以你為榮。
 
dudu帶碩士帽
 
當妳不用去補習之後,就會發現,比起同儕不知為何而補,妳多麼幸福多麼輕鬆,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運用。但我希望妳能培養出閱讀的習慣,我敬佩的洪蘭教授曾說過:「這一代年輕人如果要和別人競爭,第一要有穩定的情緒(包括接受批評的雅量),其次是嚴守自律,第三是抗壓性高,第四是閱讀能力強。」她還提到:「因為閱讀是把別人的經驗和智慧內化成自己的最快方法。
 
我很清楚這是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也了解N世代或者妳被歸類的Z世代,是一個網路和圖像化的學習環境,但趨勢歸趨勢,我個人是懷疑這對人類的發展會是有益的,因為絕大多數的人,雖然聲稱科技是看誰在使用,但其實只會選擇將最流行且最簡單的資訊照單全收。
 
我認為,就是因為資訊到了氾濫的程度,才更需要懂得過濾。Taleb能夠寫出震撼全世界的鉅作《黑天鵝效應》,除了本身聰明之外,靠的就是不斷閱讀,他曾說:「容我堅持,我認為博學很重要。這是出對知識的真正好奇心。伴隨著開放的心胸和探索其他人想法的慾望。最重要的是,博學之士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,而這種不滿足,是最佳的防護,以免淪入柏拉圖式思想、五分鐘經理人的簡化言論,或是過度專精學者的庸俗。
 
我研究所快畢業前,有位老師在最後一堂課上說:「做學問是沒有下課。」這句話至今仍不時我心底迴盪。仔細去想想看,無論是碩士還博士,現在有多少人離開了學校,就沒碰過書本了,也不再閱讀了?
 
我們也許可以將許多問題歸究自己的資質不好,但這一生都不可以放棄閱讀,知名小說家Mark Twain就提到:「我不會讓學校阻擾我的教育。」明明透過廣泛的閱讀,我們就可以擁有充實的一生,但一般人還是不了解,他們比較習慣不動腦筋,不是發呆、聊天、打電動、看電視,就是忙碌於機械式的工作,或者聽聽名嘴亂扯一通。
 
dudu在大英博物館
 
不瞞妳說,我過去都是選擇自己的路走,所以,親愛的孩子,我絕對不會扼殺妳的夢想,妳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志業,但閱讀這件事,就好像每天都要吃飯,畢業之後非得工作一樣,我就是不能妥協。關於「閱讀」,古今中外讚頌的人何其多,要知道「閱讀」並不會歧視妳資質差,不會鬧脾氣,和妳選擇的職業也一點都不衝突,妳只要將時間花在它身上,一定可以相處的很好。當你周遭的人都不這麼想時,更是妳的大好機會。聽我的話,閱讀絕對會讓妳能更理性,更有邏輯,也更有深度,以後妳一定會慶幸,和閱讀做一輩子的好朋友。
 
最後我提一件事,來為整個想法做個總結,這是我們前不久去法國旅行時,把拔看的一本旅行文學,由美國專欄作家Gopnike寫的《巴黎到月球》,作者在書中解釋,他為什麼要遠離紐約,到巴黎去住了一陣子,原因是不想讓小孩看barney & friends這個兒童節目。Gopnike說:「我們希望他在一個放眼所及一切都很美麗的地方長大。儘管我們的朋友在我們背後做出不為然的表情,我們也不在乎。我們希望為小孩提供特定的樂趣──將我們的理想加在小孩身上──這樣的作法或許很愚蠢、不妥當,甚至注定失敗,可是我們還是無法不這麼做。小孩童年的羅曼史或許就是我們最不能放棄的羅曼史。
 
親愛的孩子,要和其他人想得不一樣,是需要勇氣,但我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。很抱歉,我也不自量力的將理想加諸在你身上,因為妳的成長也是我最不能放棄的羅曼史。
 
愛妳的父親 2012.11.9 晨 
 
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ke 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